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进而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取得更大成效。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制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意图,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决定》在最后一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强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要求?就是因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党员和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没有自信,觉得它们不如别人的好,总是抱怨自己国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能够做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怎么能够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怎么能够做到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地开创事业新局面?一个民族也好,一种文明也好,如果没有自信,就不能自立,也难以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豪迈地讲道:“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就国家治理而言,无论与旧中国比较,还是与同时代别的国家相比,新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是优等生,今天的中国有14亿人,治理起来,繁重性、艰巨性、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无与伦比的。
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今天中国人的自信是空前增强了。这相当来之不易。我们中国人的制度自信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看法:我们的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赴后继用汗水、鲜血、生命换来的,是一步步、一点点攒下来的。苏维埃政权的民主作风,抗日根据地的动人画卷,解放区明朗的天,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抗美援朝的胜利凯歌,社会主义改造的崭新成就,“两弹一星”发射成功,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应对,经济总量攀升到世界第二,“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稳步实现,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就是这么一步步、一点点积攒起来的。第二个看法:我们的制度自信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紧密相连的。一个国家的制度优越性,除了表现为特定时段的现实状况之良好,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之强大。因为再好的国家制度、再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如果不与时俱进,就很难保持良好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中国共产党具有很强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建成强有力的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完全可以称为世界奇迹。第三个看法:制度自信的底蕴是成功的实践。“四个自信”最终源于实践自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而且,这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拥趸。
《决定》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由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历程淬炼出来的制度精华,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有力保障,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也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我们对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自信行吗?说得严重一点,我们如果不自信,那就真是对不起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包括我们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了。
对我们这样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来讲,人民的自信来之不易。更为重要的在于,人民的自信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一句话,“四个自信”不仅不能削弱,还要更加坚定。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
制度自觉与制度自信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制度自信,就谈不上制度自觉;没有制度自觉,也做不到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讲:“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这就是在讲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的重大举措。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别人挑起的这个争端、那个争端,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包括改革的事情、发展的事情、稳定的事情,也包括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完善国家治理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要见物,更要见人,一是要更多更好地赢得人心,二是要更多更好地凝聚人才。这都需要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其更好的成效激发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深化对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到这个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二是深化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根本途径是改革,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是深化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的认识,准确把握指导思想,确保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准确把握总体目标,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加以推进;准确把握制度执行力这个命门,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认真落实各项任务,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