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的同时,还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清晰展望。在一次会议上同时提出五年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这在党的全会历史上是少有的,也凸显出统筹考虑和深刻把握这两个目标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一
为何要在提出“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同时,又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发展目标和远景目标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统筹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从而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们党历来重视战略规划和布局,善于制定长期目标并将其分解为中期目标,进而分解为短期目标,使发展目标体系首尾相连和有机衔接,使全党全国形成对未来发展的长期稳定预期。
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奋斗进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这就需要将远景目标分解到各个发展阶段并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意识和能力,使党的事业可以接续传承,既有指导性又有针对性,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形成前瞻指导和全局统筹。明晰的战略规划目标,也使各级领导干部既抬头看天、又低头走路。一环扣一环的五年规划,也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实现长期目标。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选举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坚持将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牢记心中、扛在肩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也是党奋斗的长远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统一领导,使党制定的各项战略发展目标能够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持之以恒地有序推进并逐步实现,避免了很多国家因为利益九州体育官方(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纷争、政党轮替和政权更迭而导致的战略不稳定和政策不连续。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依次实现解决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三个战略目标,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分成两个阶段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建党立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味着我们要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具备各方面高强执政本领的执政党,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而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制定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将全局与局部相结合,也为持续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制定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两个目标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既明确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又清楚奋斗的手段是什么,实现了目标与手段之间的有机统一。
二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从九个方面明确了我们要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国家治理、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等领域实现的目标。可以说,2035年远景目标框定了未来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为五年规划提供了明确对标的参照系。远景目标要通过三个“五年规划”来逐步实现,而“十四五”规划作为开局阶段的第一个规划,对于实现远景目标和最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关系重大。
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词是“现代化”,即明确中国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对此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化在各个领域的具体意涵,并按照远景目标的要求不断推进各领域现代化,使中国在2035年实现国家整体的基本现代化。
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需要我国经济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想达到上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科技自立自强而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在促进创新上下大功夫,想方设法地为创新松绑和解套,使全社会迸发持续创新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并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需要大力解决各类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而对高质量发展的评估和考核,也必须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原则。
三
“十四五”时期,是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2035年远景目标开局的第一个五年,因此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坐标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两个大局,即必须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都明显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的立场,在对外贸易、高新科技、核心产业、顶尖人才等方面对我国采取遏制措施,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严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风险,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社会不稳定乃至政治动荡的危险迹象。得益于党中央的果断决策和全国人民的无私付出,中国较早控制了疫情并取得了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疫情防控仍可能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议题之一,而中国也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可以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成绩。
从注重增长速度和发展数量,转变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惊险一跳。“十四五”时期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经济社会格局,特别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国际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发展模式转变,三个方面的挑战交相叠加,使“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和不确定。对此,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与此同时,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规划目标,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明确了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主要领域和需要实现的关键目标。这些目标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使“十四五”规划更加反映民意,更加强调民生,更加注重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对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而编制具体目标时则可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对此,各级要进一步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将规划目标予以具体细化和贯彻落实,并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和分步实现。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需要各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快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使之能够用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并用以指导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围绕目标步调一致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表现作为考核的关键依据,为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有序实现提供了机制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和不确定,这些都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带来诸多新挑战。唯有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才能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逐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意味着广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练好内功,狠抓落实,切实提升各方面执政本领和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