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正风肃纪反腐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得到人民拥护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坚决惩治腐败、纠治不正之风,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民法典是新时代的人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工作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2020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躬身践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巨大优势。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文化本根,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强调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根据通知要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这部著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开卷篇,分九个部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一百八十多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改进党的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说过,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这就简单明了地指出了党性的直观概念。从党员个体来看,党性是每名政党成员参与政党生活时,在态度、立场、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展示了党员个体与政党组织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如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县已经脱贫摘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已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河北省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其中产业扶贫发挥了决定性作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将圆满收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产业不仅是实现脱贫、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也是确保持续增收、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各种科学思想方法的血脉和根基所在。当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应用于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并不断被提炼升华,底线思维这一极具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的思维方法也就应运而生。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位”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各领域协调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浩然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