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监督权的维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近日,中办印发的《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立足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实践要求,通过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保障党员、群众行使监督权利,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这个结论,从规律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2019年“基层减负年”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时,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可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奋斗搏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桩盛事,认识实现这个目标深刻的战略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他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确保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摘要]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新理念、新目标、新原则、新思路,指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深入探究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蕴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要谛,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指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的国家学说,从十个方面勾勒它对国家学说在新时代发展的主要亮点。《决定》深化了国家学说的内涵,拓展了它的外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国家长治久安、永葆青春的法宝。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然而1840年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从此,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等,注定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切有责任感的政治组织的崇高使命,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合力论角度看,一切代表并实现这个公约数的政治组织就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一切背离这个公约数的政治组织就会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